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沾泥带土的长医人|鹿朝驰:援疆行医践初心 影像护民显担当

发布日期:2025-09-26

从长治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的课堂,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戈壁荒原,2014届毕业生鹿朝驰以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”的信念,开启了扎根西部的医者征程。作为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,他于2019年8月入职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,将在校习得的影像专业知识化作守护边疆百姓健康的力量,在影像报告书写、设备操作与抗疫一线中,用责任与担当诠释着基层医务人员的初心使命。

扎根西部:赴边疆践使命

2014年盛夏,当身边同学大多选择留在内地城市医院时,鹿朝驰却在国家“到西部去、到基层去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”的号召中,坚定地填报了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申请表。“边疆医疗资源相对薄弱,我的专业或许能派上用场。”他在毕业留言册上写下这句话,带着对西部的憧憬与医者的初心,加入了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队伍。

岗前培训在兵团总部展开,一个月里,他不仅系统学习边疆医疗政策、民族交往礼仪与基层医疗服务规范,还跟着老志愿者走访周边团场医院,看到诊室里排队等候检查的患者、略显陈旧却仍在运转的影像设备,更坚定了他“为边疆群众办实事”的决心。2019年8月,当他终于抵达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时,迎接他的是戈壁滩上炙热的阳光与干燥的风沙,与内地湿润的气候截然不同,初到的第一周,他就因水土不服频繁流鼻血,却从未向同事抱怨。每天提前半小时到科室,熟悉影像科工作流程,跟着资深医师学习当地常见疾病的影像特征,主动向护士请教与少数民族患者沟通的技巧,短短一个月便完全适应岗位节奏。他常说:“兵团人用双手在戈壁上建起家园,我也要用专业技能,为这里的百姓筑起健康屏障。”这份热忱,让他迅速成为医院影像科里让人信赖的“青春力量”。

影像履职:精业务守岗位

走进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,总能看到鹿朝驰忙碌的身影:上午坐在阅片灯前逐张分析影像片,下午操作CT机为患者做检查,傍晚还在整理当天的检查报告与文书档案,身兼数职却始终保持着严谨细致的态度。

影像报告书写是他的核心工作,为了避免误诊漏诊,每一份报告他都要“三查三对”,先对照患者病历了解病情,再仔细观察影像片上的细微病灶,最后结合临床症状给出诊断建议。操作设备时,他总会提前调试好机器参数,遇到紧张的患者,用温和的语气安抚:“您别害怕,检查很快就结束,保持深呼吸就好。”对行动不便的老人,他还会主动上前搀扶,帮着调整检查姿势。

科室文书整理工作繁琐却关键,他专门设计了“影像资料归档表”,按“患者姓名+检查日期+设备类型”分类记录,让后续查阅效率大幅提升。两年志愿服务期间,他累计书写影像报告超1.3万份,每份报告平均修改2-3次;扫描患者超1万人次,设备操作零失误。临床医生常说:“鹿医生的影像报告详细又准确,为我们制定治疗方案省了不少事。”这份认可,是他用无数个加班的夜晚与对专业的坚守换来的。

抗疫担当:冲一线显风采

2020年6月,图木舒克市启动全员核酸采集工作,鹿朝驰第一时间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:“我是党员,也是西部计划志愿者,抗疫一线我必须上!”从那时起,他的工作版图从影像科延伸到了各个核酸采集点。

夏日的采集点,帐篷里温度高达35℃以上,他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,戴着双层手套与护目镜,每采集一位患者,都要严格进行手消毒、拆棉签、采样、装管、登记,一套流程下来,汗水早已浸透衣衫,护目镜上也布满水雾。有一次,他在社区采集点连续工作6小时,结束时摘下手套,双手已被汗水泡得发白起皱,却笑着说:“只要能尽快完成采集,这点累不算什么。”他累计参与核酸采集任务30余次。2021年1月,医院召开抗疫表彰大会,当他接过“战‘疫’一线优秀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”证书时,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。这份荣誉,是对他坚守与付出的最好肯定,也让他更加坚信:基层医者的担当,就藏在每一次挺身而出的行动里。

从西部计划岗前培训的初心萌发,到与广东援疆专家并肩学习的成长,再到抗疫一线的冲锋在前,鹿朝驰用十年坚守,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土地上书写了医者的青春答卷。他手握影像设备,为患者明晰病情;身着防护服,为群众守护健康,更荣获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周年纪念章”,成为“到艰苦地方实现青春价值”的生动典范。他的故事,不仅是长治医学院“厚德、精业、济世、报国”校训的践行,更激励着更多学子以他为榜样,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,用专业与热爱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。

长治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  
地址:山西省长治市解放东街161号长治医学院润智楼6层
邮编:046000